数字化调研诊断怎么做
来源: | 作者:秘书处 | 发布时间: 2024-04-18 | 7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至少最近五年国家一直是重视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的,我顺着历史的潮流也到不少地方做过数字化诊断调研,先是在南昌、然后西安、成都和东莞等等。

每个地方虽然都在做同一件事,但名字和叫法不尽相同,有的地方叫智能制造什么的,有的地方叫工业互联网什么的,之所以名称相异,我以为是各地方依托的政策文件和评测模型不相同。
政策暂且不论,先举例说说评测模型,有的地方参考的是2021年发布的智能制造成熟度模型(复杂些,分五级),有的地方参考的是2022年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测评指标(简单些,分四级)。
一、调研内容
相较于名字的不同,评测内容的不同自然更为重要些,它决定了到企业调研的范围,智能制造成熟度模型要复杂些,我拿中小企业数字化测评做个例子说说,这个模型从数字化基础、经营、管理和成效四个维度进行考察,依评分把企业分为四级。
最下面的是数字化基础。设备、软件和数据什么的都在这一层,拿设备举个例子,以前产线纯手工就可以解决问题,但企业要挣钱自然需要覆盖尽可能多的市场需求,当纯人工无法支撑需求时,企业就只能上数控设备(有PLC编程,表现为设备有液晶屏可以操控),这种半自动半人工的方式可以满足订单需求。那对于标准产品,尤其是批量性的,企业希望进一步降低人工的因素,这时候需要上自动化设备(比较好理解,不再说明)。那有些作业环节对人不友好,为了保护人可能会考虑使用数字化设备(有数据接口),把设备状态传送到远程的电脑上,人通过电脑远程作业。简单一说就有三类设备登场,这些都是数字化的一部分,不能仅仅只是认为软件和数字才是基础,因此在调研过程中,企业目前的设备情况需要弄清楚。
往上一层是数字化经营。企业要挣钱,自然需要业务闭环,闭环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有人来支撑,从而形成部门。如果需要对经营过程做相对全面的了解,那些重要部门和重要岗位在调研过程中都需要走访到,而且这个经营部分是评分最为吃重的部分,不全面覆盖很难相对客观地做评价,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求企业尽可能安排到位的原因。
再继续向上是管理和成效。企业每年都会定经营目标,各部门依据经营目标制定各部门的业务目标来支撑,技术部门自然也会有技术支撑方面的评估和配套规划,为了落地规划需要引入合适的人才,储备相应的资金,企业做了之后会有成效,这些内容自然也是评价的一部分。
二、编写报告
调研完毕自然需要编写报告,地方不同编写要求自然也不同,但总体而言是将要求形成模板,大家按模板来填空。有些地方要求不高,只要思路到位,基本能够反映客户实际就行,但也有些地方想要做得出彩,所以格外严格些,对我们提交的报告提出各种意见。
我们自然没有还手之力,于是拿回来整改,整改方法就是将客户提的要求形成checklist,编写报告时要对每一条要求进行自检,与政府一来两回之后,这个表格中的内容就挺多了,有些时候多到束缚住了编写人的手脚弄得过于八股,于是又被批千人一面,毫无差异和特色,我们被弄得里外不是人。
上述做法的基本思路是,之所以不够好是因为要求不够多不够细,那就制定更多来应对,,但这里能否尝试另一种思路,之所以不好是因为要求太多,模板太细,变成了文字填空,我们应该做减法,而不是进一步做加法。
模板应该需要约束基本的内容和格式以确保统一,这些工作主要是为了避免基础性错误,毕竟连客户名称都写成简称,自然容易让人觉得水平不专业、态度不端正。差异和特色需要编写人依据能力娓娓道来,确保思路清晰,前后连贯就行,毕竟人不同,经验、技能、思路也是不同,不建议强行约束。
三、企业汇报
报告写完自然需要做汇报,针对汇报建议使用PPT。报告本身是WORD形式,需要提交到政府,确保需要有个基本统一模板,但汇报只针对企业,不必再进行约束。
PPT制作重思路,至于思路的表达形式,可以用表,也可以用图,如果觉得文字描述更好也没问题,只要看得清、说得明、听得懂就好,另外,PPT汇报应该控制时间,洋洋洒洒两个小时,我很难想象听讲人此时此刻的心路历程,如果是我,只怕骂娘的心都有了。
上述这些工作,都是政府引入的数字化服务商完成,但数字化服务商在履行过程中,也不建议为了体现专业性而引入更高的要求,调研工作变得更为复杂,至少在性价比上不合算,也不必要,但在这样一个不卷死对手不罢休的时代,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

转自 微信公众号 数字飘飘:数字化调研诊断怎么做 (qq.com)

声明:推文仅代表文章作者观点,不代表四川省大数据创新应用学会网站平台观点。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及时联系学会秘书处。